溫室在不適合植物生長的季節可以提供生長期,增加產量,多用于喜溫蔬菜、花卉、樹木等植物在低溫季節的栽培或育苗。因此,對作物生長環境的要求要精確得多。
大多數農民取暖、供水、通風等。,全憑感覺。人覺得冷就暖和,覺得干就澆水,覺得悶就通風。沒有科學依據。農業進入信息時代后,溫室內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CO2濃度、光照等農業環境信息的采集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將物聯網技術引入溫室,實現溫室種植的高效精準管理。
在溫室環境中,單個溫室可以使用物聯網技術,使用不同的傳感器節點和帶有簡單執行器的節點(低工作電流的執行器,如風扇、低壓電機、閥門等。)形成無線網絡測量土壤濕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溫度、空氣濕度和壓力、光照強度、CO2濃度等。以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通過模型分析、溫室環境自動調節、灌溉施肥作業控制。
對于有大棚的農業園區,通過接收無線傳感器節點的數據,存儲、顯示和管理數據,可以采集、管理、分析和處理所有基礎測試點的信息,并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的形式顯示給各種大棚中的用戶。同時可以根據種植植物的需要提供各種聲光報警信息和短信報警信息,實現溫室集約化、網絡化遠程管理。
上一篇:物聯網在農業中的使用案例 下一篇:怎么才能測土配方?
推薦閱讀
- 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廠家風途科技2025-10-11
- 精準監測,主動預警——河道水位在線監測系統解決方案2025-10-09
- 河道雷達水位監測站:為城市防洪裝上“數字護欄”2025-09-29
- 土壤農業氣象監測儀,助力防災減損、精準種植2025-09-26
- 認識校園全自動氣象站,STEM教育平臺2025-09-24
- 知天而作:新一代農林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2025-09-22
- 水產養殖、水質在線監測設備——水質浮標站2025-09-18
- 浮標水質監測站:現代化水體監測的實用工具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