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極端降雨事件愈發頻繁,防汛抗旱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雨量實時監測系統作為應對這些挑戰的重要技術手段,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雨量實時監測系統由雨量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傳輸模塊及云端平臺構成。雨量傳感器可采用翻斗式、壓電式或光學式等,能精準測量毫米甚至 0.01 毫米級別的降雨量,分辨率可達分鐘級。數據采集器收集傳感器傳來的數據,并進行初步處理與存儲,有實時時鐘、定時存儲等功能,保障數據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傳輸模塊通過 4G、5G、LoRa 等無線通信技術,將數據快速傳輸至云端平臺。云端平臺則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存儲,并提供可視化展示。
該系統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降雨時,雨量傳感器檢測雨滴,將其轉化為電信號。例如翻斗式雨量計,當雨量達到預設值,翻斗翻轉觸發開關,輸出脈沖信號,實現雨量數字化記錄。數據采集器定時采集這些信號,經初步處理后,通過傳輸模塊發送到云端。云端平臺接收數據存儲于數據庫,還能生成降雨圖,結合傳統水文模型預測流域洪峰流量等,為后續應用提供數據基礎。
在防汛時,它能實時監測降雨量變化,為洪水預警提供關鍵數據。比如在某流域部署大量監測節點,通過短時間間隔的數據回傳,成功預警多次山洪險情,為居民轉移爭取到寶貴時間。與水位站聯動,融合降雨強度與河流水位數據,可提前數小時預警洪水風險。對于城市內澇,在排水管網關鍵節點部署監測站,結合管網液位傳感器構建洪澇風險熱力圖,聯動智慧水務平臺自動觸發泵站啟停,有效減少內澇點。抗旱時,系統累積的降水數據可幫助農戶結合作物需水模型,動態調整灌溉策略,實現精準灌溉,節約水資源。
可視化雨量監測是該系統的優點。通過數據可視化平臺,用戶可直觀看到降雨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區域降水熱力圖等。復雜的降雨監測數據以圖形化界面呈現。管理部門能據此清晰掌握降雨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如調整城市排水計劃、發布預警信息等。并且,系統還支持多參數展示,將溫濕度、風速等氣象參數與雨量數據整合展示,構建多維監測網絡,提升對天氣狀況的整體把握。
推薦閱讀
- 土壤農業氣象監測儀,助力防災減損、精準種植2025-09-26
- 認識校園全自動氣象站,STEM教育平臺2025-09-24
- 知天而作:新一代農林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2025-09-22
- 水產養殖、水質在線監測設備——水質浮標站2025-09-18
- 浮標水質監測站:現代化水體監測的實用工具2025-09-16
- 一體化浮標水質在線監測站2025-09-12
- 夏季防災選對設備:風途河道水位計,毫米級精度保水利安全2025-09-10
- 邊坡監測設備:預警方案+設備選型2025-09-08